【良师益泽】非遗进校园——焦玉华老师“杖头木偶”展演

发布者:泽园新宣发布时间:2018-12-03浏览次数:1309

【良师益泽】非遗进校园——焦玉华老师“杖头木偶”展演

1128日下午,应学院邀请,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焦玉华老师在敏达楼208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杖头木偶”展演。


首先,焦玉华老师从中国木偶历史掠影、南京杖头木偶戏前世今生和杖头木偶戏表演特色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木偶戏。中国的木偶艺术起源于人偶,具有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双重属性,主要艺术类别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p2

互动体验环节中,焦玉华老师向大家展示各种木偶造型,邀请同学上台互动并现场教授了杖头木偶的操纵方法。同学们对木偶充满了兴趣,踊跃上台尝试。p3

展演环节,焦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杖头木偶表演:

《在北京的金山上》里的“小姑娘”穿着传统服装跳藏族舞。她舞着长长的袖摆,时而转圈,时而俯身,动作灵活多变,表现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动人的音乐和舞蹈也让现场的同学们感触颇深。

《女驸马》中,“女驸马”身着大红色婚服,形象帅气,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儒雅。同学们对黄梅戏配乐也备感新奇,听得津津有味。


在《快乐的济公》里,“济公”摇着破扇,摇摇晃晃,疯疯癫癫。他边念经边走路,动作滑稽搞笑。当济公夸张地扭动身体,甩起脖子上的一串佛珠时,教室里爆发出了阵阵欢快的笑声。


压轴的节目是《长绸舞》,伴随着舒缓动听的乐曲,焦老师右手托举着身材娇美的“仙女”,左手灵巧地操控着“仙女”的双臂,行云流水般地舞动着长达8米的彩绸。她的表演赋予了木偶人的生命力与性格。大家拍案叫绝,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展演结束之际,焦玉华老师强调,木偶是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希望大学生能够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用自身的科技文化优势,以现代的方式守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纷纷手持木偶与焦老师合影留念,定格珍贵瞬间,留下美好记忆。


焦玉华老师简介:

焦玉华老师出生木偶艺人世家,少时随父学艺,15岁入专业剧团任木偶演员,主演《海岛风雨夜》、《小小银球传友谊》、《草原英雄小姐妹》、《宝葫芦的秘密》、《带响的弓箭》、《沙家浜智斗》等木偶剧目。现为南京非遗项目“杖头木偶”第四代传人,常年深入南京文化景区、市民社区、学校校园、幼儿园、敬老院义演,参与各类戏曲节的“非遗”项目展演,人偶合一的精湛技艺给观众带来“惊艳”的唯美享受,促进南京杖头木偶戏延续和传承,受到一致欢迎和好评。

 

撰稿/泽园新宣新闻资讯部 陈恺童

摄影/泽园新宣摄影部 蔡雨真


Baidu
sogou